解放阁,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。1963年,济南市利用原内城东南城角,砌筑台基,以纪念济南战役的胜利。80年代初,市政府决定在台上建阁,以缅怀革命先烈,于1988年建成。1948年9月24日,经过八天八夜的浴血奋战,济南战役取得全面胜利,歼敌11万人。这场战役的突破口,就在解放阁,解放阁原来是济南内城墙的一角,当时有台无阁。
直到上世纪80年代,旧城城墙因城市建设而拆除时,济南人民特意在这里的旧城址上,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,以纪念济南解放。1965年建成10米高的石砌台基,后因种种原因停建。1985年于台上建阁,1986年9月24日落成。
解放阁的阁名于1965年题写,鎏金的“解放阁”三字石刻和牌匾,分别镶嵌在台基西、南两侧和和高悬阁之二层门额。台基东侧贴壁立《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》,由济南书法家朱学达所书,镌刻着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。
城市的日新月异吞噬着历史的浩淼烟波,脚下的这片土地,经历过硝烟炮火,遭遇过敌机嘶鸣,沐浴过屈辱血泪,最终迎来了胜利,但胜利的背后是多少鲜活生命的无私“奉献”,是多少失败重来的坚定信念。
黑虎泉畔,东南之隅,解放阁依然安静地矗立在那,同众多散落的泉水一样,它虽不语,却印刻着永恒。
趵突泉,珍珠泉,黑虎泉,金线泉,百脉泉,漱玉泉,黑虎泉是金代《名泉碑》、明代晏璧《七十二泉诗》和清代郝植恭《七十二泉记》所著录的济南"七十二名泉"之一,居于"黑虎泉泉群"之首。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。因其声、色特点而得名。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3米、高2米、宽1·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。水清澈见底,寒气袭人。洞口由青石垒砌,内有巨石盘曲伏卧,上生苔藓,犹如猛虎深藏。泉水从巨石下涌出,湍击岩石,发出震天的鸣响。夜半朔风吹入石隙裂缝,惊人的吼声在洞中回荡,酷似虎啸,故名。有诗云“石蟠水府色苍苍,深处浑如黑虎藏。半夜朔风吹石裂,一声清啸月无光。” 黑虎泉最大涌量约4.1万立方米/日,仅次于趵突泉,在济南诸泉中居于第二位。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标高27·88米的石雕兽头口中喷出,形似瀑布,然后泻入长约13米、宽9米的石砌方池中。此兽名曰霸下,传说为龙王之六子,性好喜水,常栖水边。池口兽头清末仅为一个,民国二十年(1931)整治泉池时建为三个。池内泉水清澈如镜,池北为一水闸,标高6·93米,水漫流形成水帘,流入护城河中。黑虎泉在济南泉水中是最有气势的,巨大的泉水从三个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,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,动人心魄,令观者无不惊叹,夜色中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